看电影版的【歌剧魅影】
关于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网上有数不胜数的剧评,如果问起扭腰人推荐一出百老汇的剧目,似乎【歌剧魅影】也是首当其选。
很遗憾疫情以来,百老汇自1988年首次公演之后,停演了该剧;而伦敦西区自1986年上演该剧后,仍在公演,据说截止到明年。
又是一部爱恨情仇的故事,莫非中世纪的英国或法国人们的生活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值得书写而永恒的不朽之作?
点击阅读全文Stories of Our Lives
关于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网上有数不胜数的剧评,如果问起扭腰人推荐一出百老汇的剧目,似乎【歌剧魅影】也是首当其选。
很遗憾疫情以来,百老汇自1988年首次公演之后,停演了该剧;而伦敦西区自1986年上演该剧后,仍在公演,据说截止到明年。
又是一部爱恨情仇的故事,莫非中世纪的英国或法国人们的生活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值得书写而永恒的不朽之作?
点击阅读全文从小熟悉电影【简爱】,自然也就听说过勃朗特姐妹的经典小说【呼啸山庄】,但是书和影视我都没看过,所以昨天之前完全不知其故事梗概。
【呼啸山庄】的英文名为“Wuthering Heights”,电影改编有1939年和2011年的两个版本,我看的是2011年版本。从网上的概述中注意到两个版本的一些不同之处:
1) 1939年的版本似乎好评更多些,该电影还曾获得过8项奥斯卡大奖的提名。
2) 2011年版本的男主角是位有色人种,网评说如此则更接近原著,小说中对这位男主角的描述即是“ Dark Color Gypsy”
看了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的电影【爱玛】,我可以肯定地说自己成不了简.奥斯汀的粉!不仅不粉,还几乎对她的作品有了排斥和偏见。
【爱玛】讲的是什么? 仍然是英国伦敦南部乡村庄园里的大户小姐或向往大户生活的乡村姑娘爱上白马王子或被白马王子爱上了的故事。
最近看了不少电影,都来不及写影评,简短地把粗浅的感想写下几笔。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斯汀似乎世界范围地有不少粉,读者被她笔下的英国田园风光和田园中的绅士们迷住了,因此引发了不少的梦想?
点击阅读全文开始想写此片的观后感时,脑子里闪出的题目是 “再看【Last Vegas】- 四个老男人的故事”,随即自己为这个题目吃了一惊。
前不久看窦文涛的圆桌派,其中一个嘉宾用词“老女人”,刺耳得忍不住留言不逊;之后又跟若干闺蜜叨唠,直至喋喋不休、寻求蔚籍地到了彼岸……
脆弱? 从来就没坚强过。
可如今自己要称别人为老男人? 啧啧啧。
影片摄制于2013年,整个阵容都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
点击阅读全文电影【春光乍泄】的英文名字为【Happy Together 】,由王家卫执导、张国荣、梁朝伟主演的一部“小片”,全剧贯穿始终的故事主要是两位主角的戏。这部感情片或者说是同性感情片,却颠覆性颠覆性地触动了我认知!网上影评用“惊艳”,用“张国荣最好的爱情片”来形容,我更认可导演王家卫的说法:
“我拍的不是同性恋电影,而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同性恋不是主题,两人的情感才是重点,只不过恰巧都是男人而已。”
China Moon的中文译名当是“中国月亮”🌜,导演对此名的解释是,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的意思,是指那晚的月亮类似中国的瓷器盘子,冰洁而清冷。
这应该是哪种中国瓷器呢?
影片记述了一段婚外情,应该是那个产生激情的夜晚恰逢明月高悬,令这段情缘中的男女难以忘怀,最终以生死相许。
点击阅读全文去百老汇看现场之前,花了不少的时间做功课。总结下来,如要看懂听懂这部音乐剧,三个要点切切不容忽略:1)剧中人物都是谁?2)剧情- 历史背景或历史故事;3)听得懂跟得上那些语速极快的连读唱词。
音乐剧的全名为“汉密尔顿:一部美国音乐剧 (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于2015年2月在百老汇首演。
全剧用上下两幕讲述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一生,介绍了他作为乔治·华盛顿的助手参与美国独立战争,他与伊丽莎白·斯凯勒的婚姻,他作为律师和美国建国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的职业生涯,以及他与亚伦·伯尔(后来的美国第三任副总统)的恩怨,直至最终在两人的决斗中令人痛惜而遗憾地丧生。
点击阅读全文Mel Gibson 主演的“The Patriot”(爱国者)我看过不止一遍两遍,看的时候对影片的历史背景完全无知。今次读美国历史而重看此片,可谓温故知新了。
影片的背景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发生在南卡罗莱纳州民兵抗击英军的故事。
打动人的故事一定要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真,一是情,这是好影片与烂片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全文一直担心看不懂听不懂这部百老汇音乐剧,尤其是网上浏览过片段后,有色人种演员用Rap演唱,不知全剧是否可以看得下去?
几年前在白俄罗斯看过现代版的歌剧“茶花女”,男女主角不再穿燕尾服和古典长裙,而是穿着牛仔裤休闲鞋着装上场,很刷新认知。
莫非这部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也会是这样的“音乐革命“?
《美国的故事》读到了最不想面对的一章,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位美国历史上重量级别仅次于华盛顿的建国之父,因与当时(1804年)的副总统阿伦.伯尔决斗而中枪身亡。
点击阅读全文因为喜欢看笑果文化的脱口秀,误打误撞地在油管上看到了李诞在2019年“奇葩说”节目中关于“美术馆着火了,是救画还是救猫” 的辩论。这场辩论很使我对李诞刮目相看了,而这之前尽管重复地看过他麾下那些脱口秀演员和那些段子无数次,而对于形象谈吐甚至声音都很慵懒不堪的李诞,一直不以为然。
美术馆着火了,救画还是救猫?如果面对这个选择的是我:
点击阅读全文电影 “自由之声 (Sounds of Freedom)” 于2018年由独立制片公司 天使工作室Angel Studios 制作完成,之后被迪斯尼买下版权。买下该片版权的迪斯尼并未将该影片投放市场而是束之高阁长达五年之久,直至2023年天使工作室将版权买回,于美国国庆日7月4日在全国范围内影院上映。
天使工作室小成本制作投资15百万,没有雄厚的资金为该片做市场做宣传,更不见主流媒体介绍报道该影片的公映。然而凭借正义人们的口碑相传,截止到上映2周后的昨天(7/21/2023),票房已达100百万。
点击阅读全文在美国飞往印度的飞机上,看了这部长达三小时的影片”甘地传 (Gandhi)”。
多年前曾看过,当时基本看不明白。
甘地传和印度之行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和疑问:
1. 不合作非暴力的抵抗运动
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育思想长大的我,无论如何无法认同甘地的”不合作非暴力”的抗争理念,令人联想到南宋末期宋朝宋民面对金人的入侵”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的自讽自嘲。
油管上有评论说幸运甘地和印度遇到的是英国,因而最终以这种抗争方式赢得了印度的独立。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最近在读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如果甘地和他的印度遇到的是意识形态上鼓励仇恨,视灭绝人性为为裆为锅的正义之举的洗脑教育,那么他的不合作非暴力会最终成功?还是更多的印度百姓将为此流血付出生命?
无意中在油管上看到了这个博主的视频,讲音乐,其内容多一半我听不懂,却占去了我每晚整晚的时间听和看,直到困得睁不开眼。
听不懂却仍百听不厌,这应该就是视频本身的魅力了,起码对我而言。
为何?
其一,博主具有极强的语言表述能力,字正腔圆,行云流水,从头到尾的讲解一气呵成。流畅语言的背后,还不仅仅是讲解者丰富的专业知识,而是可以体会感觉到博主之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和不凡的个人修养。
后者应该是该视频的魔力所在。
《The Apu Trilogy》,印度片,摄制于50年代末期,获过很多电影奖项,整部影片调子低沉得令人压抑,因为讲的是贫穷的故事。
《Wolyn》,波兰片,2016年摄制,也是被提名或荣获过诸多电影奖项。讲的是30年代末期波兰乌克兰那一带的事情,还是穷,人们还坏,又穷又坏的故事使得我不想继续把整部影片看完。
接下来看了冯小刚的《1942》,我的天,更穷!1942年河南的那场大饥荒我这是第一次听说,令人不寒而栗。
从心里感恩现在,自己没有经历或生活在这样那样的天灾人祸的贫穷年代和国度。
Laal Singh Chaddha (阿辛正传) 是剧本阿甘正传的翻拍,印度版,男主角中文译名阿辛,于2022年8月上映。
十几年前看影片 Forrest Gump 时,为影片拍案叫绝,还认认真真地写了一篇
影评,随后读到一条评论,”你说的这不就是阿甘正传么”? 阿甘正传1995年公映,我2009年时第一次看同时写的影评,无知者无畏。
再后来看到1995年同年参与奥斯卡角逐的还有好片” Pulp Fiction ” 和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点击阅读全文周末看了1990年版本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和一条小船在海上,完全靠内心独白推进剧情。
当然我是从了解古巴的角度去看的。而从影片中感觉到海明威笔下40年代的古巴似乎比现在的古巴人们生活得还要好一些,于是网搜了一些古巴的历史 (不得不遗憾地说,所读到的中文文字其主观的评论远远多于客观的历史陈述)。
19世纪末,古巴为了从西班牙的殖民所属独立而进行了两次独立战争,最终在美国的介入下打败了西班牙从而独立。
点击阅读全文在从迪拜飞回美国的飞机上,看了另外一部电影 Father of the Bride,无疑是个好剧本。回来后上网一查,剧本是于1949年写成的,曾被三次改编成电影,我看这部是2022年再次拍摄的。
好剧本才有如此的生命力!
背景是一个位于迈阿密的古巴移民家庭的生活琐事,故事围绕着几个矛盾展开,其一,中年的父母面对婚姻的不如意争吵着离异;其二成年的孩子有自己的婚姻选择或职业的选择却非父母所希望期望的。
点击阅读全文电影 Father Stu,2022年的新片,里边有两位我知道的明星, Mark Wahlberg 和Mel Gibson,在飞机上选择看这部电影是冲着Mark Wahlberg。
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拳击手 Mark Wahlberg 在获奖多于薪水,而受伤又多于获奖的一些年之后,不得不放弃拳击职业而梦想着去好莱坞发展,而最终认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成为一名牧师,影片的后半部分便是Mark Wahlberg 最终在轮椅上成为了牧师的艰难过程……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