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时的记忆 – 去什剎海游泳

小时候我们住在北京东城的孩子们夏天就去什剎海游泳,那应该是当时京城为数不多可游泳的地方之一。

曾经北京的夏天一定不如现在热,记得每天听天气预报,一定要摄氏30度以上奶奶才允许我去游泳,而七八月的三伏天也不是每天都30度的。由此还跟着奶奶学看云相,根据头天云彩的形状判断次日是不是个高温天。如果看到了”火烧云,热死人” 的云彩形状,那是指晚霞映红了天边,次日多半就会是30度或以上了,我是说夏天七八月份的时候。

从雍和宫站乘13路汽车到北海后门下车就是游泳池了,车费要5分钱,可是我舍不得,总是走着去。从安定门经交道口拐向鼓楼大街,到了地安门大街后穿烟袋斜街过去就可以看见什刹海了。不错,现在这些街巷都是名声大噪的历史文化景观或者风雅的小资一条街,游客云集,当时就是普通民居车行的北京的街巷之几。

大约要走30或40分钟就到了,回家时原路返回地走,省下的钱可以买一根三分钱的红果或小豆冰棍,偶尔咬牙大方一回买一根五分钱的奶油冰棍,半天舍不得吃完。
游泳之后还是挺渴的。

什剎海游泳的地方分两处,一个是什剎海游泳池,五分钱门票限时2个小时;另外一个是什剎海游泳场,与北海中南海是一线水脉,我们叫它”天然”,以此区分人造的游泳池,游泳门票2分钱。奶奶不让我去天然游泳场,担心危险,所以我经常去的是什剎海游泳池,门票5分钱的那处。

游泳池里边一共有四个池子,三尺深池,四尺深池,幼儿玩耍的蘑菇池和须有深水合格证才能进入的深水池。我和伙伴一般都是在四尺池里,三尺四尺池里人最多,典型的煮饺子池,游是游不开的,几下就要与他人碰撞到,而且水里彼此碰撞一下还挺疼的。

其实即使人少些的时候游得开我也游不走几米远,就是在池子里学着青蛙的动作手忙脚乱地扑腾,扑腾得碰撞上人了就站起来。三尺四尺池中的水都是灰色或者深灰色的,很难得赶上蓝色的水,那得游泳池换水的时候。偶尔赶上一次二次,会很兴奋,人们在池子里游着玩着扑腾的时候水就渐渐地被抽干了,然后注入新水,冰凉,却感觉着水一定是蓝色的,可以与那个深水游泳池水的颜色一样。

那个蓝色的深水池一直是儿时我向往的目标,我们常常趴在四尺池边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水泥地上看深水池那边人们排着队上跳台跳板跳水,有跳蝶飞的有跳滚翻的,有跳冰棍的也有运气了半天还是不敢跳地又从跳台上走下来的,跳台跳水的那些人让我仰视不已。看得身上的水被太阳晒干了开始热了,就再下到四尺灰水饺子池里扑腾,二小时的限时游泳眨眼就会过去。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的一天父亲说,你从小学一年级就去游泳,怎么去了五年还不会游啊?我听后委屈得差点大哭一场,没人教啊,自己扑腾怎么学会?潜台词中还有着没说出口的抱怨。
上小学六年级时我终于学会了游泳,是体育课时老师带我们去什剎海天然游泳场。当时什剎海人工游泳池已经改成体校了,东城还可以游泳的地方只剩下什剎海游泳场一处了。

天然游泳场分浅水区和深水区,中间有铁丝网隔离着,去深水区游泳也是要考下深水合格证书的,并且走另外的门进去。深水区那边有个湖心小岛,可以从岸边游上去,能够站在小岛上的人像是上了游泳的金榜,凭硬实力的。每次走过路过时什剎海游泳场时总是不无羡慕地往小岛上多看几眼,啧啧,瞧瞧人家。

也时常见到有人从浅水区这边翻过铁丝网游到深水区那边去登上小岛,那是没有考深水合格证但又跃跃欲试的初生牛犊们,我是其一。能够游上小岛是少年时的一种骄傲,跟获了终身成就奖似的。所以刚刚学会了游泳的我就已经迫不及待了,立即翻过浅水区的铁丝网游去了深水区,顺利登陆小岛,接着游返。
体育课老师发现了我上课离队,隔着铁丝网向深水区那边扔给了我一个篮球🏀,以助我安全返回。

现在的北京什剎海开发成了游客云集的风景旅游区,恭亲王府,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等各路仙人在自己曾经的宅邸接待着到访的宾客们;人力三轮,水上游船等各种旅游项目把什剎海捯饬得红红绿绿,热闹非凡;后海改建成了酒吧一条街,音乐喧嚣人声鼎沸,年轻人们游荡其间恣意地快乐着;当初走过无数次的烟袋斜街改建成了艺术小店鳞次栉比的小资一条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不过店里的商品还是挺有品味挺有特色的。

而童年曾经的什剎海,似消失在这熙攘的喧闹中,只有在回忆或与好友叙旧时,找回些许。

 

One Comment on “北京.儿时的记忆 – 去什剎海游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