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朔 – 当年的阳光灿烂吗?

连续读了几篇王朔的作品《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动物凶猛》和《玩主》,曾经看过根据这些作品改编的影视,具体内容基本记不清了。

搬砖之余选择读王朔,源于被网上有关其作品的几点评论所触动:
– 王朔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在于语言,甚至可以说王朔是继老舍之后,对北京语言最有贡献的作家。
– 如果说鲁迅是一个试图改变中国人“骨髓”的作家,那么,很多证据可以表明,王朔是一个试图改变中国人“神经”的作家。

如果仅就这四部作品比较,《过把瘾就死》写得最好,把一个为爱死磕的女子的心理活动写得淋漓尽致。这种心理其实是一个永恒的感情主题:
女人- 什么都可以不要而只要纯粹爱情
女人- 希望自己所爱的一方也能如此这般地回爱自己
女人- 在期待与感受到的不平衡中挣扎无果
女人- 宁可玉碎不要瓦全般地自我洵难
而男人的极限是只能给与他能够给与的,与女人的理想和期待之间的差距便成了这一永恒的矛盾。

忘记了电视剧曾把该作品改编成了什么样,肯定当时的王志文和江珊也赚了我不少的眼泪。而小说中对北京市井烟火平民的细节描述和语言对话的生动调侃幽默以及王朔特有的智慧,都堪比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家人。

 

《动物凶猛》则是后来被姜文改编拍摄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读网上书评还有后生们说羡慕生活在那个时代…..
我与王朔应该是同时代人同样生长于北京,所以对于作品中的王朔语言可以做翻译 – 据说美国某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曾感慨读王朔很难懂,不像读钱钟书或张爱玲那么容易。

王朔作品中的语言既不是什么老北京话,也不是什么新时代用语,我们那个时代就是那么说那样表达,我现在都怀疑我们父母那代人是否能够听得懂,当时年轻人可能也不跟父母这么说。
比如”拍婆子”,就是追女人。
比如”带着”,就是与这个女子是男女朋友关系。
再比如”圈子”,就是说这个女人是鸡🐔。
等等等

这就说到了作为那个时代的同龄人,不是”动物凶猛”一族的平常孩子,面对”动物凶猛”这群小流氓们就是怕,上学时怕被欺负,放学的路上怕被调戏,外出购物或去看电影也完全没有安全感,不仅怕这些男流氓们,也怕他们带着的那些圈子们。

这些人可不仅仅止于王朔小说或姜文电影中的那样自娱自乐的逃课抽烟聚众,他们要无事生非地欺负普通人,甚至在学校里还会搅乱课堂殴打老师。

王朔小说中有一个故事细节”查架”,两拨小流氓们打群架。这种群架的后果也不仅仅是小说或电影中的一个小混混伤了死了,还可能是有些伤了伤过的人后来没有活过中年;有些接送上下学的女儿的家长也被伤过地没能活到晚年……

那是个公检法不健全的灰色年代,小玩闹们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普通良民来说,那个时代的阳光并不灿烂!

 

作品《永失我爱》的产生据说是王朔看到当时社会上迷琼瑶,就说自己随便一写也能如此煽情。《永失我爱》确实煽情得可以,还算不错的作品,不过还是不要与琼瑶的作品比较为好。

北京的糖三角有糖三角的味道和读者如我就爱这一口的乡情,但是不能因此而贬低琼瑶的台湾蛋糕🎂。何况琼瑶有深厚的古诗词功底,不是任谁的煽情小说就能比的。就像或许不止一人可以写出宝黛之恋的古典爱情故事,但可以成就如此诸多风格迥异诗作的,只此曹雪芹一人。

比较前三部作品,小说《玩主》写得就有些一般了,以至后来继续读似乎是《玩主》续篇的《你不是一个俗人》就有点读不下去了。

One Comment on “读王朔 – 当年的阳光灿烂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